12 月 20 日消息,中国恒大集团今日发布公告,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恒驰 5 汽车在今年 9 月 16 日正式量产,首批量产车已于 2022 年 10 月 29 日开始交付。截至 2022 年 12 月 7 日,已交付超过 100 辆车。
恒驰汽车是恒大集团旗下的新能源造车项目,造车近三年后,今年 7 月其首款产品恒驰 5 开启预售。恒驰汽车表示,该车预售 15 天订单就超过 3.7 万辆。10 月 29 日,恒驰汽车向用户交付了首批 100 辆恒驰 5。恒驰汽车还表示,将在明年一季度前一定完成首批 1 万辆的交付。
恒大集团称已交付超 100 辆恒驰 5 汽车
我记得开始说的是月定十万啊?还没交付吗?
利益相关,匿名了。
元旦前后第一次OTA,可能也是最后一次OTA各位车主保重。
内部各种欠薪,除了蓝领其他的工资现在还欠这呢。
年后一批人要走,要么他找新的人来做,要么就留人。看起来留人估计没可能,所以各位车主及准车主,各自保重。
恒大造车,刚刚交付三百来辆,就成了“老赖”。
主体恒驰汽车,被曝刚刚被法院强制执行409万。
接着,有人挖出恒驰汽车在此之前已经累计被强制执行了2.8个亿。

其实自恒大造车以来,大部分专业人士都存有很大的质疑。
这次终于是“I told you so”了。
而令人想不到的是,许老板“大大大好好好”的豪言、各种保交付冲量产的誓师大会,竟然都是恒驰汽车的“粉饰”。
恒大造车一开始,就是一艘漏水的船。
2月1日,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(上海)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409万余元,执行法院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。
“新增”一条,是因为在此之前,恒大已有数条被执行人信息。

“被执行人”的意思是,法定的上诉期满后,或终审判决作出后,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的当事人。也就是说恒驰汽车这2.8个亿欠款不管是什么时候欠的,总之就是没还过。
一直拖下去不执行法院判决会怎么样?那就是“失信被执行人”,指具有“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”、“抗拒执行”等法定情形,从而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。
就是老赖啦。
恒驰也有,而且是明确的“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”。许老板2000亿身家,尽管为了恒大万亿债务变卖了一些救火,但这供应商的区区400来万,也真的算不上什么天文数字,为啥就不愿意还呢…

就这些了吗?其实恒驰的窟窿,可以用黑洞来形容。
根据企查查的数据,恒驰背着的司法案件有80起,等待开庭的案件或纠纷调解,还有100件:

两个点比较关键。首先是案由,绝大部分是合同纠纷,包括工程、广告、建设监理、票据追索等等。翻译一下,就是恒驰欠了很多人很多钱没还。
数目无从统计,以亿为基本单位是肯定的了。
其次从案件时间来看,恒驰最早2020年就被供应商告上了法庭。首次被执行是2021年。
而许老板正式宣布造车,是2019年11月。

从时间线来看,这些纠纷欠款基本来自恒大一开始造车就签订的合同。
所以,恒驰汽车从成立那一天起,其实就是一艘漏水的船。
更重要的是,联系前面法院认定的4百余万元都“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”…许老板造车的动机,也多了更多被质疑的理由。
恒大造车始于2018年。
2018年初,恒大开始进行战略调整。2月,恒大旗下首家汽车公司睿驰智能汽车(广州)有限公司注册成立,后更名为恒大智能汽车。
2018年6月25日,在FF最渴望资金时,恒大健康以8.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香港时颖100%股份。恒大集团正式成为法拉第未来汽车公司的最大股东,也由此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。
当时,对于许家印和贾跃亭来说,这样的合作可谓各取所需。7月13日,许家印一行人亲赴FF总部进行视察,贾跃亭全程陪同。

不过,蜜月期仅仅维持了三个多月,双方就翻脸了。直到2018年1底双方同意撤销及放弃所有现有诉讼、仲裁程序及所有未来诉讼的权利。这场风波才算结束。
接下来,恒大亲自下场。
2019年11月,许家印在恒大汽车战略峰会上称,恒大造车“要开辟一条和全世界车企不一样的造车路。”
总结来说,就是“买买买”“合合合”“圈圈圈”“大大大”“好好好”,即“把能买的核心技术,能买的企业都买了,买不过来就寻求合作”。
2021年4月,恒大汽车在上海车展上一口气发布9款车型,从恒驰1到恒驰9,覆盖A到D所有级别,以及轿车、轿跑、SUV、MPV、跨界车等全系列车型,一时成为车展的焦点。

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。有媒体在车展上试图俯身拍摄恒驰汽车底盘构造,结果发现根本没底盘,只糊了一层装饰板,紧接着就被保安四仰八叉地拖离了现场。
这与特斯拉展台维权女车主被抬走,形成当年上海车展的两大奇景。
2021年11月,恒大汽车“意外地”缺席广州车展,有关恒大集团以及恒大汽车的各种传闻也甚嚣尘上。随后的一年就是恒大集团的业务窘境、债务黑洞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。去年还一度引发了业主集体抗贷。
尽管质疑唱衰不断,不少媒体还专门探访恒驰工厂,爆料“进展寥寥、人员流失”。
但恒大一直向外界释放积极信号。2022年3月恒大召开了“恒驰5量产动员大会”,许家印立下了“军令状”,表示要大干三个月,恒大汽车集团接下来会日夜奋战、努力拼搏,一定要在6月22日的时候实现恒驰5车型的量产。
结果鸽了。恒驰5去年年底才刚刚量产下线。

这是一辆什么样的车?

轴距2780mm的紧凑型5座纯电SUV,售价17.9万元。许老板试乘样车,给出的评价是:
“漂亮,真漂亮”。
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上,恒驰5没有激起水花。当时发布会后官宣收获超3万订单,但上市第一个月只交付324辆。

这样反常的数据,实在是汽车工业普遍规律解释不了的。
恒大造车,尽管销量微乎其微,但引起的舆论争议铺天盖地。
首先是关于车辆本身。
第一批车主爆出车机屏幕文字与文字间发生重叠,刹车异响、座椅通风打不开、座椅加热关不了、续航严重缩水等等问题。

这些硬伤还没解决,又有恒驰内部员工爆料恒大汽车集团总部将解散。据称总部人员架构调整,大部分人面临裁员,小部分人下沉到工厂。部分员工从12月1日起停工留职三个月,一直到2023年2月28日。原因是“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,项目已停工待产,亟待经营管理优化调整。”
恒大的回应是“淘汰比例为10%,另有25%停薪留职”。结合被曝出的失信被执行信息,恒大汽车经营暴雷,其实已经没有秘密可言了。
对于恒驰汽车的讥讽、质疑,归根结底还是落在:房地产造车。
“不懂车、不懂制造业”是他们的原罪。近几年房地产企业遭遇困境,包括恒驰在内的很多地产大鳄暴雷。他们进入汽车行业,被高度怀疑是“假造车真拿地”,借新能源东风续命。

比如恒大汽车的拿地模式,是以政企合作为前提的产业勾地。
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开路,当地政府以相对较低的地价(通常为底价),搭配其他优惠政策(一般为提供配套的宅地),恒大汽车则以住宅项目反哺造车项目。
因此每到一处,恒大往往都是房产开发销售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双管齐下,滚动开发。
恒驰汽车成老赖之前,另一个房地产造车的“难兄难弟”,是姚振华和他的宝能集团。
姚振华当年买下观致汽车,曾被汽车产业内的人冠以“野蛮人”的角色定位。曾经豪言壮语与许家印如出一辙。但几天前被爆出了账上只剩两千块,实际“脑死亡”的现状。
据不完全统计,宝能集团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由,拿下的工业生产用地以及配套的住宅、商业用地,达到9000亩。
最后一辆新能源没造出来,小区倒是破土动工了不少。

如今暴雷,证明这样的“房地产造车”模式,可能真的挺不过今年这个关口了。
不过恒大集团债务已经达万亿级别,造车欠下的这个把亿的,许老板可能也是“虱子多了不怕痒”吧。
况且,造车以来,恒大集团至少新拿了30000亩(2000万平米)土地(数据来自凤凰网地产频道)。
参考链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id=1717815783958511492&wfr=spider&for=pc
这个世界上有两种汽车品牌可能不太需要做广告,一种是劳斯莱斯那种,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今天要拍的这一种。



今天要拍的第71台车就是恒大汽车的恒驰5。必须承认,现在敢买和敢硬吹这台车的人绝对是勇士。恒大的风头浪尖让这台车对普通消费者来说,绝对算是望而却步的那种。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汽车的人,你应该和我一样,很好奇,这台算是稀有物种的恒驰5站在产品的角度看,到底怎么样?

这台车的身材就是标准的紧凑型SUV,车长4米7,轴距2780,后排、后备箱、以及离地间隙和这个级别销量很好的比亚迪宋PLUS是差不多的,使用空间上问题不大。外观设计大家自己看视频吧,这个车其实是请了一个很有名的设计师团队打造,但好不好看还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说了算,见到实车以后,我的直观印象是这个车的做工还可以的,反正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渣。



内饰的设计,我的第一印象是初代理想ONE,现在看的话,已经不算高级了。整个内饰的软包覆盖度也还行。这个车保留了很多实体按键,从油车过渡的话,上手难度不大,车机8155,但不支持两段连续语音指令。前排座椅没有问题,后排座椅坐垫短而且偏硬也不支持角度调节。



这个车是前置电机的布局,官方成绩百公里加速是7.8秒,相当于标准2.0T燃油车的动力,用是没问题的。这个车如果硬要挑最大亮点可能就是大电池了,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,容量是72度,官标续航602公里,综合路况常规温度下,按照电动车大数据标准折扣74折算,那这个车应该是能跑450公里。底盘的质感偏硬,有德系车的感觉,方向盘的转向手感,三种模式下差异还是有的,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刹车的脚感,前半程很虚,突然过了临界点刹的又很重,这个真需要提前适应。


这台的东家如果不是恒大,那市场可能就会是另一个反响了,不过抛开品牌去买车,这本身就不现实,这台车没有跑路,开始交付这算是好的苗头,不过这交付量貌似有点少。

浮浮沉沉的恒大造车之路,究竟咋样,我们慢慢看市场表现吧!